在健康企业建设的体系中,急救站是守护员工生命健康的关键。一个管理有序的急救站能够在突发状况下迅速响应,为员工提供及时且有效的医疗救助,更大程度地减少伤害与损失,对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员工福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一、急救站的规划与布局
首先,急救站的选址应位于企业内部交通便利之处,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急救人员能够迅速抵达事故现场,同时也方便受伤员工被快速转运至急救站。其面积应根据企业规模与员工数量合理确定,一般而言,要能容纳基本的急救设备、担架以及供急救人员操作的空间。
内部布局要清晰合理,划分出不同功能区域。例如,设置专门的急救处置区,配备检查床、急救箱等设备,以便对伤病员进行初步诊断与处理;药品存储区要保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严格按照药品的种类、性质分类存放,并做好标识与库存管理;还有供急救人员休息、准备的区域,确保他们在待命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
二、急救设备与药品管理
完备且先进的急救设备与充足的药品储备是急救站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企业应配备常见的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心电图机、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氧气瓶、吸痰器、血压计、血糖仪等。这些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采购日期、使用情况、维修记录等信息,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设备进行校准与检测,如除颤仪每月进行一次性能检测,AED 每周进行一次外观检查与功能测试,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药品方面,应储备各类急救常用药品,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品的采购要遵循正规渠道,确保药品质量。同样要建立药品管理制度,详细记录药品的出入库情况,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做到账物相符。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对于临近过期的药品要及时更换或处理,避免使用过期药品给伤病员带来风险。
三、急救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专 业的急救人员是急救站的核心力量。企业应选拔具有一定医学背景或经过专 业急救培训、责任心强、反应敏捷的员工担任急救人员。可以优先考虑企业内部医务室的医护人员,或者组织员工参加急救员培训课程,从中选拔充实急救队伍。
急救人员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且要持续进行。定期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CPR)、创伤急救、常见疾病的应急处理、AED 的使用等。邀请专 业的急救医学专家进行授课与现场演示,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多种方式,提高急救人员的专 业水平。同时,还要培训急救人员的沟通能力与应急协调能力,使他们在面对伤病员及其家属时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安抚,在应对大型突发事件时能够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外部医疗机构进行协调配合。
四、急救站的日常运作与应急响应
在日常工作中,急救站要保持 24 小时有人值守,确保随时能够接听急救电话并迅速做出反应。急救电话要保持畅通无阻,设置明显的标识与紧急呼叫按钮,方便员工在紧急时刻能够及时联系到急救站。
当接到急救呼叫后,急救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如 3 - 5 分钟)携带必要的急救设备与药品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伤病员的情况进行评估,按照急救操作规程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如对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创伤出血者进行止血包扎等。在进行初步处理后,根据伤病员的病情决定进一步的转运措施,如果病情较为严重,要及时联系外部医疗机构,协调救护车进行转运,并做好转运途中的医疗监护工作。
五、与外部医疗机构的合作与联动
企业急救站虽然能够在第 一时间对伤病员进行处理,但在面对一些复杂严重的病情时,需要与外部医疗机构进行紧密合作与联动。与周边的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伤病员转运、医疗救治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定期与合作医院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医院的急救资源与接诊流程,以便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对接。同时,邀请医院的专家到企业急救站进行指导与培训,提高企业急救站的整体水平。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联动机制,医院提前做好接诊准备,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伤病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进一步救治。
六、急救站的监督与评估
为了确保急救站的管理与运作始终符合标准与要求,企业要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对急救站的设备维护、药品管理、人员培训、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急救设备是否完好无损、药品是否充足且在有效期内、急救人员是否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应急响应是否及时等。
同时,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急救站的工作成效进行量化评估。例如,统计急救响应时间、伤病员救治成功率、员工满意度等指标,根据评估结果发现问题与不足,及时制定改进措施并加以落实,不断完善急救站的管理与运作。
总之,健康企业建设中的急救站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通过上述办法措施能够帮助企业打造一个功能完备企业急救站,为员工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